1
|
3582
|
雛白痢
本菌為無運動性的 D 群沙門氏菌,為革蘭氏陰性,無芽孢生成,兼性厭氧,可產生內毒素,大小約為0.3-1.5 X1.0-2.5 um。適合生長在 bismuth sulfate 和 MacConkey agar 上,菌落型態呈現小而平滑、灰白色具光澤的外觀。本菌對環境抵抗力強,但對熱及消毒劑敏感。
...more
|
2
|
3590
|
家禽傷寒
主要經由食入被汙染的飼料及飲水所引起,生病雞隻之排泄物、蛋及羽毛皆含有大量細菌。也會因蛋殼汙染而傳播。
...more
|
3
|
2786
|
家禽副傷寒
沙門氏菌屬於腸內桿菌科,包含兩個主要的種,其中 Salmonella enterica 又分為6個亞種,其中只有 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cies enterica (有超過2500種血清型) 會造成溫血動物的疾病。沙門氏菌為長形、不會產生芽孢的桿菌,為革蘭氏陰性,長度約為0.7-1.5 × 2.0–5.0 μm,多數具有鞭毛及運動性,會產生內毒素。屬於兼性厭氧菌,理想生長溫度為37 ˚C,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較低。
...more
|
4
|
2544
|
鏈球菌症
鏈球菌屬於革蘭氏陽性球菌,顯微鏡下可見單一、成對或是形成短鏈,不具運動性,不形成芽孢,兼性厭氧,觸酶反應陰性,可發酵糖類。
鏈球菌抗原構造較複雜,其中存在於多數鏈球菌的細胞壁中之多糖抗原是鏈球菌分群的依據(Lancefield氏分類法),目前將鏈球菌分為A~H、K~U19個抗原群,對人類致病者90%屬於A抗原群,本病病原則屬於C抗原群。鏈球菌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不強,對乾燥、濕熱較敏感,一般常用的消毒劑即可將其殺滅。
...more
|
5
|
3604
|
彎曲桿菌症
彎曲桿菌為革蘭氏陰性菌,具細胞壁、莢膜、鞭毛,為細長彎曲狀桿菌。大小為0.2~0.5μm,本菌為微嗜氧性,須在3-15%氧及3-5%二氧化碳的環境下發育。本菌不會發酵或氧化碳水化合物,因此腸內細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用之生化試驗不能用於本菌種別之鑑別。在家禽方面重要的彎曲桿菌有3種:C. jejuni, C. coli及C. lari,這些細菌可以其喜歡在高溫(42-43℃)下生長之特性與其他同屬之細菌區別。3種彎曲桿菌皆為觸酶及氧化酶陽性,其中C. jejuni可水解hippurate,此點可與C. coli區別,而C. lari之特徵在於對nalidixic acid具抵抗性。在同一種別內有極大之變異存在,尤其是C. jejuni及C. coli,因此各種別菌株之鑑別有助於決定爆發病例之範圍、病因菌之來源與傳播方式。
...more
|
6
|
1687
|
火雞博德氏菌病(火雞可利查)
本菌為革蘭氏陰性之桿菌、具運動性、嚴格需氧且有莢膜。本菌對外界抵抗力強,
對低溫、低濕度和中性pH下之環境有抵抗力。在氣溫10°C和32~58%的濕度下,可在排遺和灰塵裡存活25~30天。但對大部分消毒劑和乾燥的環境敏感。
...more
|
7
|
1829
|
潰瘍性腸炎
本菌為革蘭氏陽性、絕對厭氧桿菌,呈大型桿狀,形成之菌落為白色、圓形、突起及半透明,可產生孢子,菌體長3~4μm,寬1μm,平直或稍彎,兩端鈍圓,芽孢較菌體小,位於菌體近端,人工培養時,僅少數菌體可形成芽孢。
培養本菌需要豐富營養之培養基,嚴格厭氧。其中最適合之培養基為含0.2%葡萄糖、8%無菌馬血漿和0.5%酵母萃取物的胰蛋白酶磷酸鹽瓊脂;最適生長之pH值為7.2;最適生長溫度為35~42℃。
本菌能形成芽孢,因此對外界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芽孢對化學消毒劑及環境變異抵抗力很強。其生長在卵黃培養物中,在-20℃下能存活16年,70℃能存活3小時,80℃可存活1小時,而在100℃時僅能存活3分鐘。腸梭菌在厭氧條件下培養的純培養物具有極高的致病性。
...more
|
8
|
5741
|
壞死性腸炎
本病由感染產氣莢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製造的毒素所引起。一般在土壤、淡水及正常禽類的腸道和家禽的排遺中可發現產氣莢膜梭菌,所以不認為壞死性腸炎本身是一種傳染性疾病。產氣莢膜芽胞梭菌本為禽類腸道的常在菌叢之一,與複雜的其它菌叢生態共同組成腸道的環境。產氣莢膜梭菌可見於健康家禽的小腸部位,但是並不會致病。通常需要一項或更多之危險因子才會使本菌侵入宿主並存活,這些因子包括不清潔的環境、批次間之污染去除不完全、維生素E及硒缺乏、其他疾病(例如包涵體肝炎、傳染性華氏囊病)、雞隻日齡(與免疫和抵抗力有關)、腸粘膜之障礙(例如球蟲病及其他感染症、飼料) 、腸蠕動降低(飼料、感染症)、腸內菌叢的變化(磺胺劑、抗生素藥劑之使用、飼料添加物)、抗病力低落(環境、營養、緊迫、育種改良、感染病) 、當小腸內環境的條件發生變化時,產氣莢膜梭菌數量會增加,會產生過量毒素導致疾病發生。雞隻體內若具有高毒力或含有高菌量的梭菌菌株則會造成嚴重的感染。
...more
|
9
|
1857
|
壞疽性皮膚炎
壞疽性皮膚炎是特急性、致命的細菌疾病,主要影響生長快速的雞隻,其特徵是突然發病、高死亡率和腫脹、發紅和滲出液體的皮膚病變。主要為創傷感染,此外本病亦常與雞傳染性華氏囊病(IBD)的感染有關,在幼齡雞如有做好IBD之防疫,則壞疽性皮膚炎的發生會減少。飼養管理不佳及高飼養密度都是引起本病之前置因子。
...more
|
10
|
6909
|
丹毒
緊迫、啄羽毛、寄生蟲感染(尤其是球蟲病)、管理失當及氣候不佳等,皆可能促使發生本病。感染不同血清型,死亡率不一,同一血清型中毒力也可有很大差異。豬丹毒桿菌之毒力因子尚不明確,有研究指出與神經氨酸酶有關。所有的禽類都可以被感染,而火雞似乎最敏感。水禽的病例較為少見,病情在一個禽群中可持續數月,但每次只有一隻或少數禽隻遭受感染。
...more
|
11
|
4381
|
家禽結核病
本病的病原是鳥型結核分枝桿菌(鳥型結核菌,禽分枝桿菌,M. avium)是好氧菌,不形成芽孢、無運動性的桿菌,長度約1-3μm。本菌是革蘭氏陽性菌,但是由於細胞壁富含脂質和mycolic acid,所以無法以傳統格蘭氏染色法著色。是一種具高度抵抗力的抗酸性染色桿菌,本菌可抵抗環境中高溫、寒冷、乾燥、酸鹼值的改變,很多的消毒劑皆無法殺滅,並可在土壤中存活數年之久。需藉抗酸性染色法始能觀察,乃石炭酸複紅(carbol fuchsin)經滲透過細胞壁,即使以酸性酒精也無法使其脫色,因具此特色,故稱為抗酸染色。本菌可以在25-45°C下生長,最適培養溫度是39-45°C,添加5-10%二氧化碳。有一些亞種如M. avium subsp. paratuberculosis及sylvaticum需添加mycobactin以利生長。培養基含有全蛋或是蛋黃可培養本菌,形成細小帶灰白色不連續菌落,本菌生長緩慢,需10天到3週的時間培養以形成菌落。其對熱、酸鹼及一般消毒劑抵抗力強。以5%石炭酸或陽光直接曝曬可以殺滅本菌。
...more
|
12
|
5931
|
家禽披衣菌症
本病又稱鸚鵡熱(Psittacosis)或飼鳥病(Ornithosis),病原為鸚鵡披衣菌 (C. psittaci)係一種寄生在細胞內的絕對細胞內寄生菌。披衣菌亦稱壁衣體。本菌之細胞壁含有大量脂肪,因此對脂溶劑及清潔劑敏感。本菌可以血清型特異性單株抗體至少區分成 A-F、M56與WC八個血清型。目前以禽鳥 ompA 基因分型的方法,尚可多檢出E/B基因型。披衣菌在糞便/排遺中與墊料中可存活達30天,但是暴露在紫外線下三分鐘即死亡。
披衣菌可分為三個不同的形式:原生小體、網狀體和中間體。原生小體是細菌的感染形式。它是一個電子緻密的小球狀體,直徑為0.2~0.3μm。其特徵是有一個高電子緻密的類核,位於邊緣並清楚地與電子緻密的細胞質分開。在進入宿主細胞後,原生小體轉變成網狀體,它是細胞內的活性代謝形式。網狀體的直徑約0.5~2.0μm,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成熟後為新的原生小體。在這個過程中,可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直徑約為0.3~1.0μm的中間體。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