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疾病關注人數排行
mail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友善列印
潰瘍性腸炎
建立日期: 2017/09/11
更新日期: 2017/09/12
疾病代碼: DIS00048
作 者: 范揚棋、蔡向榮
中文病名: 潰瘍性腸炎
英文病名: Ulcerative Enteritis
疾病描述: 1. 病原型別:細菌
2. 學名:潰瘍性腸炎(Ulcerative Enteritis)
3. 傳染途徑:

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並從受感染家禽的排遺中被大量排出。自然情況下,本病主要通過排遺傳播,經口腔途徑、消化道感染。帶菌禽隻被認為是重要的保菌宿主。


4. O.I.E狀況:非表列 (Non-listed)
5. 通報動物傳染病:否
6. 人畜共通:否
7. 病原摘要:


本菌為革蘭氏陽性、絕對厭氧桿菌,呈大型桿狀,形成之菌落為白色、圓形、突起及半透明,可產生孢子,菌體長3~4μm,寬1μm,平直或稍彎,兩端鈍圓,芽孢較菌體小,位於菌體近端,人工培養時,僅少數菌體可形成芽孢。
培養本菌需要豐富營養之培養基,嚴格厭氧。其中最適合之培養基為含0.2%葡萄糖、8%無菌馬血漿和0.5%酵母萃取物的胰蛋白酶磷酸鹽瓊脂;最適生長之pH值為7.2;最適生長溫度為35~42℃。
本菌能形成芽孢,因此對外界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芽孢對化學消毒劑及環境變異抵抗力很強。其生長在卵黃培養物中,在-20℃下能存活16年,70℃能存活3小時,80℃可存活1小時,而在100℃時僅能存活3分鐘。腸梭菌在厭氧條件下培養的純培養物具有極高的致病性。


8. 疾病特性:
本病又名鵪鶉病 (quail disease),幼齡雞、火雞及鵪鶉的一種急性細菌性感染症,本病在自然條件下經排遺傳播,禽類食入污染的飼料、飲水或墊料時易被感染。以下痢、腸道潰瘍為特徵的急性傳染病。該菌能形成芽孢,所以本病爆發一次後,禽舍則長期被污染,經常連續幾批禽隻年復一年繼續發生此病,難以根除。其臨床特點為禽群突然出現死亡,隨後死亡急劇增多。


9. 流行病學
(1) 大部分禽類都可感染本病,鵪鶉最敏感,其他多種禽類都可自然感染。本病常侵害幼齡禽類,4~19週齡雞、3~8週齡火雞、4~12週齡鵪鶉等幼齡禽類較敏感,成年鵪鶉也可感染本病。本病常與球蟲病併發,或繼發於球蟲感染後、雞傳染性貧血、傳染性華氏囊病及緊迫之後。
(2) 自然情況下,主要通過排遺傳播,經口腔途徑、消化道感染。
(3) 本病在鵪鶉潛伏期約1-3天,通常在禽群中持續3 週,死亡高峰為感染後5~14天。病禽急性死亡前無明顯徵兆。
(4) 幼齡鵪鶉死亡率可高達100%。雞群發生典型的潰瘍性腸炎時,病死率為2%~10%。自然感染後恢復的病禽,可產生主動免疫力。雞抵抗力較強,常可痊癒。

10. 臨床症狀及解剖病變:
急性死亡的禽隻幾乎沒有明顯的徵狀。鵪鶉常發生下痢,排出白色水樣下痢便,精神沉鬱,羽毛凌亂無光澤,如果病程超過1週或更長,可見病禽胸肌萎縮、異常消瘦、體重嚴重下降和虛弱。

急性病例的典型病變為十二指腸出血性腸炎。整個腸道漿膜面上可見到許多小出血點。發病幾天後,耐過的病雞,剖檢後可見多處炎症病灶,壞死和潰瘍灶遍布整個小腸和盲腸段。病變早期的典型特徵為,從腸管外(漿膜面)和腸管內(黏膜面)均可看到黃色小出血灶,並與周邊組織界限分明,隨著潰瘍病灶擴大,出血邊界逐漸消失。潰瘍灶呈棗核狀或略呈圓形,有的融合成大的壞死灶,上覆蓋一層偽膜。潰瘍灶一般在黏膜深處,隨著病程的延長,潰瘍灶波及黏膜表面,此時潰瘍灶邊緣隆起,形成彈坑樣潰瘍灶。盲腸瘍灶的中央下陷,附著一層黑色偽膜。潰瘍灶常導致腸壁穿孔,誘發細菌性腹膜炎並造成腸管粘連。病雞肝臟邊緣有淡色條紋及大面積不規則黃色斑點狀壞死區域,有時可見到多發局部的不規則的壞死病灶。脾臟腫大、充血,有時伴有出血。其他臟器很少見到病理變化。
預防控制方法: 1. 對本病污染場要及時隔離帶菌、排菌禽隻,對病禽進行隔離治療。
2. 場舍、用具要定期消毒。排遺、墊料要勤加清理,並進行徹底消毒,以減少病原擴散造成的危害。降低飼養密度,避免擁擠、過熱等不良因素刺激,有效的控制球蟲病的發生,可有效預防本病發生。
3. 將禽群圈養在架高於地面的鐵絲網上,避免接觸地面上的排遺和污染物。
4. 根據藥物感受性試驗結果投藥,以減少抗藥性之產生。
相關圖片:
鵪鶉血塗片,細菌其中一個具有孢子
鵪鶉潰瘍性腸炎病變:(A)早期腸潰瘍從黏膜和漿膜表面。腸黏膜充血和偶有的具有邊緣出血的潰瘍。 (B)更晚期的潰瘍白喉樣壞死黏膜。 (C)穿孔性潰瘍,可見有壞死組織和炎症滲出物。 (D)高倍視野的(C)可見炎症區中,炎症滲出物和細菌在活組織和壞死組織之間。(E)革蘭氏染色下,以高倍數檢視炎症區,可見許多大型,革蘭氏陽性桿菌的梭菌。 (F)雞肝臟壞死區。 (G)肝臟病變的顯微外觀。 注意壞死的擴散區域與正常組織沒有不明顯界限(H)病變區肝臟的革蘭氏染色。可見革蘭氏陽性染色菌落在壞死病灶區。 圖片來源:Diseases of poultry, 13th ed.
參考文獻: 1. Songer JG and Uzal F. Ulcerative Enteritis. In: Swayne DE, Glisson JR, McDougald LR, Nolan LK, Suarez DL and Nair V. Diseases of poultry, 13th ed. John Wiley & Sons, Inc., Ames, Iowa, USA, 944-948, 2013.
參考連結:
檔案下載:
農業部獸醫研究所版權所有 © VRI All Rights Reserved
25158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76號‧TEL:0800-068112、+886-2-2621-2111、(02)262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