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疾病關注人數排行
mail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友善列印
鵪鶉支氣管炎
建立日期: 2017/09/11
更新日期: 2017/09/12
疾病代碼: DIS00033
作 者: 范揚棋、蔡向榮
中文病名: 鵪鶉支氣管炎
英文病名: Quail Bronchitis
疾病描述: 1. 病原型別:病毒 (Virus)
2. 學名:鵪鶉支氣管炎(Quail Bronchitis)
3. 傳染途徑:
主要經由空氣傳播為主,口、眼結膜與糞便或被汙染的環境直接接觸傳染。
4. O.I.E狀況:非表列 (Non-listed)
5. 通報動物傳染病:否
6. 人畜共通:否
7. 病原摘要:

本病毒為不具封套的雙股 DNA 病毒,呈二十面體結構,直徑約為70〜90 nm。本病毒對乙醚、氯仿及酸具有抗性,且對雞、鴨、鵝、火雞具血球凝集性,少數幾個血清型的毒株能凝集大鼠紅血球,多數血清型毒株皆無凝集性。本病毒屬血清型較多,已認定的有12種。

8. 流行病學:
本病於1950年後由Olson在美國發現。
本病與包涵體肝炎(Inclusion Body Hepatitis, IBH)為同一病毒屬病毒所引起。本病通過接觸及空氣傳播,一旦被感染會迅速傳播,8周齡以內鵪鶉易感染,鵪鶉發病率高達100%,死亡率為50%~100%。雞及火雞雖然可被本病毒感染但不發病,或僅顯出輕微之呼吸症狀。本病之病原性至今尚無定論。

9. 臨床症狀及病理學:
 臨床症狀:
本病潛伏期2~9天。病鶉精神沈鬱,結膜發炎,流淚、鼻竇發炎,打噴嚏、流鼻汁、甩頭,咳嗽,呼吸急迫,氣管囉音;常聚集在一起,群居一角;時而出現神經症狀。成鶉產蛋量下降,生畸形卵。

 肉眼病變:
結膜發炎,角膜混濁;鼻竇發炎,時有膿性分泌物;肺、氣管發炎有病變,內有大量黏液;氣囊膜混濁,呈雲霧狀,有黏性滲出物。
肝臟散佈許多直徑約 1-2 mm白點、嗉囊潰瘍、包涵體胃炎等病變,但是需與維生素B6或含硫氨基酸缺乏,或攝取發霉之玉米所造成之嗉囊潰瘍與胃炎加以區分。

 顯微病變:
可見壞死性氣管炎、增生性與壞死性支氣管炎、肺炎、壞死性肝炎、纖維性脾炎、及華氏囊的淋巴壞死與萎縮。組織病理切片下之肝、脾、華氏囊、氣管、嗉囊上皮細胞有大型嗜鹼性核內包涵體存在。
預防控制方法:  目前並無有效疫苗可供預防。
 平時要加強管理,適當提高雛室及鶉舍的溫度,改善通風條件,降低飼養密度,可減少死亡。加強防疫工作,嚴防帶毒者與鵪鶉接觸。鵪鶉舍加強消毒。發病期間停止孵化,病鶉不可作種用,淘汰發病群的種鶉。
相關圖片:
(A) 幼齡鵪鶉感染鵪鶉支氣管炎病毒的氣管,氣管可見壞死性滲出物。 (B) 幼齡鵪鶉感染鵪鶉支氣管炎病毒的氣管,氣管的切斷面。左側的氣管可見黏膜極度增厚,導致阻塞。 (C) 幼齡鵪鶉感染鵪鶉支氣管炎病毒的氣管,氣管黏膜上皮壞死脫落,細胞腫脹,壞死和炎症細胞浸潤。 (D) 肺部充血,包含支氣管、肺門處皆呈現潮紅。 (E) 支氣管上皮細胞增生,炎症細胞浸潤和支氣管腔內可見滲出物。上皮細胞內可見嗜鹼性核內包涵體。 (F) 7週齡火雞。十二指腸呈現暗黑色, 剖檢開可見腸黏膜出血。脾臟腫大,表面呈斑駁狀,並可見大腸桿菌混合感染引起之氣囊炎。 (G) 火雞脾臟腫大,表面呈斑駁狀。
參考文獻: 1. Hess M. Aviadenovirus(Quail Bronchitis). In: Glisson JR, McDougald LR, Nair V, Nolan LK, Suarez DL, Swayne DE. Diseases of poultry, 13th ed. Blackwell Publishing, Ames Iowa, USA, 316-320, 2013.
參考連結:
檔案下載:
農業部獸醫研究所版權所有 © VRI All Rights Reserved
25158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76號‧TEL:0800-068112、+886-2-2621-2111、(02)262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