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疾病關注人數排行
mail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友善列印
禽痘
建立日期: 2015/08/05
更新日期: 2017/01/25
疾病代碼: DIS00011
作 者: 陳韻丞、陳秋麟
中文病名: 禽痘
英文病名: Fowl pox
疾病描述: 1. 病原型別:病毒 (Virus)
2. 學名:禽痘 (Fowl pox)
3. 傳染途徑: 主要經由感染雞隻上皮部位的痂皮排毒,由禽舍之器具、環境及節肢動物 (如蚊子) 等進行接觸性及機械性傳染。
4. O.I.E狀況:非表列 (Non-listed)
5. 通報動物傳染病:否
6. 人畜共通:否
7. 病原摘要:

本病毒為具有封套大型雙股 DNA 病毒,呈現磚塊狀,全長可達254-300kp,大小約為330 x 280 x 200 nm。對環境抵抗性極強,且對消毒水具有抗性。各種禽類所分離的病毒株對其宿主都具有特異性,因此又以禽類命名,如雞痘 (fowlpox virus)、火雞痘 (turkeypox virus)、鴿痘 (pigeonpox virus)、金絲雀痘 (canarypox virus)、孔雀痘 (mynahpox virus)等等。
8. 流行病學:
本病最早在1962年由Woodruff 和 Goodpasture 所發表,並發現嗜酸性質內包涵體中的病毒顆粒為主要致病原因。目前台灣的病例以雞和火雞最為常見。
9. 致病機制:
潛伏期約為4-10天,傳播緩慢,經由傷口接觸或呼吸道吸入後,在多處上皮細胞進行複製,引起病毒血症,並造成皮膚及上皮細胞的大量病灶。本病感染雞和火雞為主,各年齡層皆具有感受性,其他禽類可在自然界永久保毒。發病率及死亡率與個體之免疫情況及病毒毒力強弱有關。
10. 臨床症狀及病理學:
臨床症狀:
(1) 皮膚型 (乾痘):精神沉鬱、發燒、食慾下降,產蛋率、受精率及孵化率下降,皮膚有白色丘疹、靡爛、壞死、結痂
(2) 白喉型(黏膜型;濕痘):於鼻腔、口腔、食道及氣管內發生,造成雞隻吞嚥困難及呼吸困難。死亡率約為50 %,易有細菌繼發性感染。
肉眼病變:
(1) 皮膚型 (乾痘):皮膚不同程度之痂皮樣、結節狀丘疹病變,多發於無毛部。
(2) 白喉型(黏膜型;濕痘):上皮細胞增生並突出, 併發炎症反應,形成黃色乾酪樣壞死性的偽膜。
顯微病變: 上皮細胞肥大、增生,可見嗜酸性質內包涵體。
預防控制方法: 適當的防疫計畫:10-14日齡進行雛雞之免疫,接種部位於免疫後數周可見痘痂之特殊病變。疫苗計畫需於夏季蚊蟲較多之季節前完成。
生物安全及飼養管理:
(1) 避免不同日齡雞隻混養
(2) 注意環境衛生,定期消毒雞舍,出入場舍時須消毒並穿戴手套及雨鞋
相關圖片:
參考文獻: 1. 宋華聰、林茂勇。禽痘。引自:林茂勇、宋華聰。禽病診治(第二版)。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78-82,2006。
2. Tripathy DN and Reed WM. Pox. In: Glisson JR, McDougald LR, Nair V, Nolan LK, Suarez DL, Swayne DE. Disease of poultry, 13th ed. Blackwell Publishing, Ames Iowa, USA, 333-349, 2013.
參考連結:
檔案下載:
農業部獸醫研究所版權所有 © VRI All Rights Reserved
25158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76號‧TEL:0800-068112、+886-2-2621-2111、(02)262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