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疾病關注人數排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鴨病毒性腸炎/鴨瘟
建立日期:
2015/08/05
更新日期:
2017/01/25
疾病代碼:
DIS00015
作 者:
陳韻丞、陳秋麟
中文病名:
鴨病毒性腸炎/鴨瘟
英文病名:
Duck virus enteritis / Duck plague
疾病描述:
1. 病原型別:病毒 (Virus)
2. 學名:鴨病毒性腸炎 (Duck virus enteritis)、鴨瘟 (Duck plague)
3. 傳染途徑:
主要經由接觸傳染,直接或間接接觸病禽排泄物所污染的環境、水源及飼料等而感染。
4. O.I.E狀況:非表列 (Non-listed)
5. 通報動物傳染病:否
6. 人畜共通:否
7. 病原摘要:
本病毒為具有封套的雙股DNA病毒,核殼為球形,直徑約為120-200 nm。可在細胞核內增殖,形成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對環境抵抗性低。不會造成血球凝集反應。
8. 流行病學:
本病最早在1923年由Baudet 在荷蘭發現,為鴨隻的急性出血性疾病。目前在中國大陸、法國、比利時、印度、泰國、英國、加拿大、匈牙利、丹麥、澳洲、越南及德國皆有病例發生。
9. 致病機制:
宿主包括鴨、鵝、天鵝及野生水禽 (多為帶原者,且可排毒一年以上)。所有年齡鴨隻都有感受性。食入病毒後在腸道黏膜增殖,造成病毒血症,並散布至胸腺、華氏囊、脾臟及肝臟,破壞胸腺及華氏囊之淋巴球而造成免疫抑制。
10. 臨床症狀及病理學:
臨床症狀:
死亡率突然升高,產蛋率明顯下降 (可達25-40 %)、口渴、脫水、精神沉鬱、食慾不振、畏光、共濟失調、水痢或血痢、鼻分泌物增多、羽毛散亂、垂翅、虛弱、體重下降、喙部發紺
肉眼病變:
各器官有刷狀出血,腹腔、胸腔血塊,腸道漿膜面潮紅、黏膜壞死、腸內容物有血塊、腸壁變薄、環狀出血,脾臟、胸腺、華氏囊出血,肝腎腫大、蒼白
顯微病變:
肝凝固性壞死、淋巴球及漿細胞浸潤、肝細胞可見核內包涵體,食道黏膜壞死,小腸局部出血、壞死,卵泡出血、墜卵
預防控制方法:
適當的防疫計畫:
生物安全及飼養管理:
防止野生水禽接觸
注意環境衛生,定期消毒雞舍,出入場舍時須消毒並穿戴手套及雨鞋
相關圖片:
參考文獻:
1. 林茂勇、宋華聰。疱疹病毒感染症。引自:林茂勇、宋華聰。禽病診治(第二版)。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94-97,2006。
2. Metwally SA. Duck virus enteritis. In: Glisson JR, McDougald LR, Nair V, Nolan LK, Suarez DL, Swayne DE. Disease of poultry, 13th ed. Blackwell Publishing, Ames Iowa, USA, 431-440, 2013.
參考連結:
1 .
http://www.oie.int/fileadmin/Home/fr/Health_standards/tahm/2.03.07_DVE.pdf
2 .
http://pmtw.atri.org.tw/Module/PageContent/700/644.aspx?pid=mtuQoO4hp%2BU%3D
3 .
http://disease.nvri.gov.tw/diseshow.aspx?p=3560
檔案下載:
農業部獸醫研究所版權所有 © VRI All Rights Reserved
25158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76號‧TEL:0800-068112、+886-2-2621-2111、(02)262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