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疾病關注人數排行
mail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友善列印
產蛋下降症
建立日期: 2015/08/05
更新日期: 2017/01/19
疾病代碼: DIS00007
作 者: 陳韻丞、陳秋麟
中文病名: 產蛋下降症
英文病名: Egg drop syndrome
疾病描述: 1. 病原型別:病毒 (Virus)
2. 學名:產蛋下降症 (Egg drop syndrome)
3. 傳染途徑: 主要經由介卵傳播,也可以經口、眼結膜與糞便或被汙染的環境及蛋殼直接接觸傳染。
4. O.I.E狀況:非表列 (Non-listed)
5. 通報動物傳染病:否
6. 人畜共通:否
7. 病原摘要:

本病毒為不具封套的雙股 DNA 病毒,呈二十面體結構,直徑約為68-80 nm,只有一種血清型。本病毒對乙醚、氯仿及酸具有抗性,且對雞、鴨、鵝、火雞、孔雀具血球凝集性,但無法凝集哺乳類動物的血球。
8. 流行病學:
本病最早在1976年由Van Eck於荷蘭首度報告,之後在歐洲、澳洲及日本陸續有本病發生,台灣則在1982年於台南縣出現首例。
9. 致病機制:
本病在雞、鵪鶉、鴨、鵝、海鷗皆曾檢測到抗體。食入或吸入病原後,可在呼吸道上皮增殖,並引起病毒血症。3-4日後,病毒在免疫器官增殖,並隨免疫細胞散佈到全身,7-20日可在殼腺區檢測到病毒,且引起殼腺區的發炎反應。不像其他的腺病毒,產蛋下降症病毒並不會在小腸上皮增殖,因此糞便中的病毒推測是來自於生殖道。感染後7-9天開始有臨床症狀出現,4-10週後可回復原本的產蛋量。
10. 臨床症狀及病理學:
臨床症狀:
蛋殼顏色變淡、變薄、粗糙如砂紙,軟殼蛋,無殼蛋,綠色或水樣下痢,食慾不振,精神沉鬱
肉眼病變:
卵巢水腫、子宮黏膜皺褶腫大及滲出物
顯微病變:
生殖道上皮細胞變性、萎縮、脫落,生殖道上皮細胞、鼻腔黏膜、脾臟及腸道上皮可見嗜鹼性核內包涵體,子宮腺體部萎縮、水腫、單核球浸潤
預防控制方法: 適當的防疫計畫:
生物安全及飼養管理:
(1) 盛裝蛋及幼雛的紙箱避免重複使用
(2) 避免已感染過的家禽與健康家禽混養
(3) 避免重複使用針頭
(4) 注意環境衛生,定期消毒雞舍,出入場舍時須消毒並穿戴手套及雨鞋
相關圖片:
參考文獻: 1. 潘銘正、蔡向榮。產蛋下降症。引自:潘銘正、蔡向榮。簡明獸醫傳染病學(第二版)。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254-255,2005。
2. 張聰洲、謝文逸、程克儉。產蛋率下降症後群。引自:張聰洲、謝文逸、程克儉。經濟動物常見疾病-陸禽篇。台南,台灣養豬獸醫師專科醫學會,83-86,2015。
3. Smyth JA. Atadenovirus (egg drop syndrome and related infections). In: Glisson JR, McDougald LR, Nair V, Nolan LK, Suarez DL, Swayne DE. Disease of poultry, 13th ed. Blackwell Publishing, Ames Iowa, USA, 301-309, 2013.
參考連結:
檔案下載:
農業部獸醫研究所版權所有 © VRI All Rights Reserved
25158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76號‧TEL:0800-068112、+886-2-2621-2111、(02)262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