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疾病關注人數排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鵝出血性腎炎與腸炎
建立日期:
2017/09/11
更新日期:
2017/09/12
疾病代碼:
DIS00035
作 者:
范揚棋、蔡向榮
中文病名:
鵝出血性腎炎與腸炎
英文病名:
Hemorrhagic Nephritis Enteritis of Geese
疾病描述:
1. 病原型別:病毒 (Virus)
2. 學名:鵝出血性腎炎與腸炎(Hemorrhagic Nephritis Enteritis of Geese, HNEG)
3. 傳染途徑:
感染鵝隻由排遺排毒而汙染的飼料、飲水及環境,經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而水平傳播,尚無證據顯示會介蛋傳播。
4. O.I.E狀況:非表列 (Non-listed)
5. 通報動物傳染病:否
6. 人畜共通:否
7. 病原摘要:
本病毒為雙股環狀DNA, 無封套、正二十面體、直徑大小約40~50 nm的病毒顆粒,病毒在環境中具高度抗性,於55°C溫度環境2小時後,仍具有完整毒力;1%石碳酸消毒後仍具有活性。
8. 流行病學:
本病在1969年首先在匈牙利發現,當時發生率常與鵝隻被動免疫血清預防水禽小病毒感染症相關,之後在歐洲產鵝肉國家法國、德國、波蘭與羅馬尼亞陸續有病例報告。HNEG之前名為幼鵝病(Young geese disease)或遲發型水禽小病毒症(Late form of Derzsy' s disease),直到2000年時病原才經法國學者鑑定確認為鵝出血性多瘤病毒。鵝隻感染時則呈現伴有高死亡率的急性和持續性感染。
9. 致病機制:
感染期間病毒於血管內皮細胞中進行複製,複製過程中破壞血管內皮細胞導致小動脈炎,進而引起腹水及水腫。另外可於淋巴樣組織中增殖而造成鵝隻免疫抑制,主要造成華氏囊之淋巴細胞破壞,容易繼發二次性細菌、病毒感染或降低鵝隻對疫苗之免疫效果。
10. 臨床症狀及病理學:
臨床症狀:
本病好發於4-10週齡鵝隻,依場內飼養管理及年齡不同,其死亡率介於4%-67%,年齡越小或飼養管理不佳者會誘發較高死亡率。感染鵝隻通常無臨床症狀發生並無預警死亡,鵝隻臨床上可見共濟失調、後弓反張及頭頸部震顫等神經症狀,其排泄物可見血樣糞便,慢性感染時會有跛腳情形。除鵝隻外亦可感染鴨隻,鴨隻多為不顯性感染。
本病在臨床上不易與水禽小病毒感染症鑑別,如4-10週齡鵝隻出現腹水、皮下水腫、內臟尿酸鹽沉積與腎炎肉眼病變時,則該病例為罹患本病的機會很高。
肉眼病變:
剖檢病禽以腸道充出血潮紅、出血性腸炎與腎臟紅腫最為常見,並可見到皮下組織水腫、心包膜腔積液與凝膠樣腹水等肉眼病變,慢性感染時在內臟與關節處常有尿酸鹽沉積,復原鵝隻可持續帶原感染。
顯微病變:
腎臟組織可見間質性腎炎、帶狀出血性腎小管壞死、血管內皮細胞壞死,以及華氏囊淋巴細胞壞死流失等。慢性感染在關節處有尿酸鹽沈積。
預防控制方法:
嚴格執行門禁管制、人員、車輛、器具、裝載箱籠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始能防範病毒入侵。
避免購入來源不明鴨/鵝飼養。
鵝出血性多瘤病毒不具封套,對氯化物消毒劑敏感(例0.5%次氯酸鈉),惟消毒前需澈底清洗場區,移除排遺等有機物質,以避免影響消毒效果。
感染場注意禽舍保溫及降低飼養密度,減少鵝隻緊迫,可降低發病率,另配合批次飼養及統進統出管理,落實執行各項生物安全措施,以逐步清除場內殘存之病毒。
相關圖片:
10日齡幼鵝剖檢可見腹腔水腫,凝膠樣腹水和腎臟腫大。
華氏囊淋巴細胞壞死流失。圖片來源:Diseases of poultry, 13th ed.
參考文獻:
1. Guerin JL. Hemorrhagic Nephritis Enteritis of Geese. In: Glisson JR, McDougald LR, Nair V, Nolan LK, Suarez DL, Swayne DE. Diseases of poultry, 13th ed. Blackwell Publishing, Ames Iowa, USA, 440-444, 2013.
參考連結:
檔案下載:
農業部獸醫研究所版權所有 © VRI All Rights Reserved
25158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76號‧TEL:0800-068112、+886-2-2621-2111、(02)262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