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疾病關注人數排行
mail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友善列印
念珠菌症
建立日期: 2017/09/12
更新日期: 2017/09/12
疾病代碼: DIS00056
作 者: 王嘉蘭、范揚棋、蔡向榮
中文病名: 念珠菌症
英文病名: Candidiasis
疾病描述: 1. 病原型別:黴菌(Fungus)
學名:念珠菌症(Candidiasis)
2. 傳染途徑:
念珠菌症為一內源性的黴菌病,宿主虛弱或在動物有免疫抑制問題時出現疾病,在長期使用抗菌劑及其他藥物者也容易誘發疾病發生。禽類易經口在嗉囊出現此病,類似人類的鵝口瘡(Thrush)。

3. O.I.E狀況:非表列 (Non-listed)
4. 通報動物傳染病:否
5. 人畜共通:是
6. 病原摘要:


Candida albicans為主要的念珠菌症病原,由感染禽類(雞、火雞)的消化道黏膜表面易分離到本菌,尤其在治療球蟲後更常分離到此菌。

7. 流行病學、臨床症狀及臨床病變:
本菌分佈甚廣,濕潤雞舍周邊、土壞、污水多存在,也附著於禽類體表及消化道。散發性發生於禽隻。念珠菌症通常發生於1~2週齡雛禽,但至6週齡仍有死亡情形發生,幼齡雞隻感受性較高,4週齡以下幼齡雞隻有20%以上死亡率,3個月齡以上雞隻則恢復情形良好,無特殊症狀,僅能引起發育遲緩、精神沉鬱、羽毛鬆散、發育不佳、食慾減退甚至消瘦,一般均呈慢性病程,當發現有症狀時,已極難治癒而死亡。若與其他疾病併發共同感染時,念珠菌症的症狀可能會被掩蓋。

常見於嗉囊、口腔、肝臟及其他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腺胃及肌胃黏膜。主要病變在嗉囊黏膜變厚,形成多處圓形或皺摺的白色病變,消化道黏膜表面可見黃色粒狀物質,黏膜也易形成壞死性偽膜剝落。嗉囊病變也被稱為嗉囊念珠菌病(crop moniliasis)。
預防控制方法: 由於消化道的黴菌主因是飼養環境衛生條件差和過度密飼造成雞群擁擠而緊迫,改善飼養環境即可減少疾病爆發。
相關圖片:
念珠菌症之素囊,黏膜明顯變厚,可見軟而凝乳狀外觀之黃白色偽膜。
組織病理學以PAS染色下,可見垂直排列的菌絲、輕微的炎症反應和菌絲不侵入的黏膜深層(不會進入黏膜肌層)組織是該病原的特徵性病理變化。 圖片來源:Diseases of poultry, 13th ed
參考文獻: 1. Dykstra MJ, Charlton BR, Chin RP and Barnes HJ. Fungal Infections. In: Glisson JR, McDougald LR, Nair V, Nolan LK, Suarez DL, Swayne DE. Diseases of poultry, 13th ed. Blackwell Publishing, Ames Iowa, USA, 1088-1090, 2013.
參考連結:
檔案下載:
農業部獸醫研究所版權所有 © VRI All Rights Reserved
25158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76號‧TEL:0800-068112、+886-2-2621-2111、(02)2621-2111